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

宣傳思想

南宫ng·28主題教育——聚焦高質量發展立足崗位建言獻策談實踐(八)

作者:     時間: 2023-07-04     

以「六個着力」全力推動企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小保當礦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楊  徵


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1018日),《席大大著作選讀》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版,第27-28


南宫ng·28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文琪在主題教育第一次工作例會上指出,「開展主題教育就是要不斷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服務職工群眾的本領、防範化解風險的本領,教育引導集團各級黨員、幹部胸懷『國之大者』,緊緊圍繞全局工作和中心任務,真抓實幹、務求實效。」結合小保當礦業公司實際,可以概括為「六個着力」。

一、着力黨建領航,為擎旗奮進再聚新力量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我們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以清廉建設營造良好幹事創業氛圍,以企業文化薰陶鑄就發展內生動力。

黨建領航凝聚發展合力。以學習貫徹席大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主線,圍繞南宫ng·28集團「一流企業黨建佈局年」各項任務,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作用,全面推進黨的領導、思想文化、組織建設、主題教育、「三個提升年」活動等工作;以「五化五強」黨建工作模式為載體,各級黨組織為發力點,推動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黨支部特色品牌、智慧黨建等全面深化落實、見行見效,不斷構建大黨建新格局,實現黨建質量全面鞏固、全面提升、全面加強,保障公司經營管理、安全生產高質量運行。

清廉國企營造清風正氣。認真落實中央紀委和省紀委二次全會、集團工作會議精神,以「四個精準」廉潔風險防控管理體系為支撐,以推進清廉國企建設為重點,以智慧紀檢為抓手,創新監督方式,強化執紀問責,將紀檢監察工作融入黨的建設和公司安全生產經營各環節、全過程,發揮監督保障作用,為公司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文化鑄魂增強內生動力。公司十三年的發展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凝結出「奮楫·實幹」的文化內涵。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多種形式,持續不斷地宣貫公司企業文化,讓全體員工了解公司發展史,明確當前奮鬥目標,清楚未來發展方向。強化企業文化在公司生產經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促進企業文化與安全生產經營有機結合,使之內化為員工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提升企業的軟實力。

二、着力科學佈局,為做大增量再謀新實效

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國有企業要在做強做優做大中更好履行責任、擔當大任。公司當前具備3800萬噸/年生產能力,按照生產佈局規劃,公司面臨厚煤層轉入中厚煤層生產的窘局,為確保產能持續穩定提升,必須緊抓生產佈局與科技創新。

不斷優化生產佈局。加快部署二號煤礦二號風井及水平延深項目實施,超前謀劃、超前安排,在礦井緩採區尚未解禁的情況下,形成開採區域主要集中在3-1煤和4-2煤的生產佈局,實現多煤種配采,確保礦井持續穩定生產。

持續推動緩採區解禁。緊盯榆神三期規劃環評修編,突破保水採煤關鍵技術,應用覆岩隔離充填注漿、地表水帷幕隔離等技術,解決二號煤礦受紅石峽水資源補給區影響地緩採區開採問題,為產能釋放提供技術支撐。

三、着力智能化應用,為高質量發展再增新動力

席大大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公司按照「無人則安、少人則安」的總體思路,制定「智能礦井建設五年規劃」,理清思路、確立方向,不斷提升智能化建設高度,為安全高效提供「智」力保障。

堅持建設「智能系統化,系統智能化」。依託礦井生產系統自動化,礦井環境安全信息化,企業管理智能化,用智能化手段實現煤炭企業「管、控、營」一體化管理,在混凝土攤鋪、密閉牆智能化施工等關鍵崗位,機械人替代人工作業上深入研究,通過工業互聯網混合雲平台實現高效數據治理,為企業決策提供數據支撐。依託系統運營培養人才,錘鍊隊伍,打造一支高水平智能化建設、管理、運維人才團隊,保障系統建設與高效運維,確保所有智能化系統建設落地提效。

推進智能化系統常態運行。按照「三分在建,七分在用」「誰應用、誰管理、誰負責」的運行機制,將公司169個智能化子系統分為「七大類」,每月召開智能化常態化運行推進會,分類進行考核兌現,同時不斷改進智能化系統存量問題,提升系統運行效率,構建智能化系統運行質量評價體系;優化數據資產目錄、數據標準,構建數據標準化體系,執行數據管理與應用共享模型庫,實現子系統與平台深度融合。

四、着力科技創新,為安全高效再創新途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科技強企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只有掌握最尖端的科學技術、擁有最先進的技術裝備,才能確保企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勇立潮頭,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

做優做大生產管理。針對煤炭消費需求的不確定性,通過研發柔性產能關鍵技術與保障體系,實現單面5米至6米煤層年產2000萬噸目標;實施分掘分運綠色充填,利用煤基固廢一體化處置技術實現矸石利用,將掘進、回採與綠色充填有機結合,形成半煤岩巷道煤矸分掘分運綠色充填技術體系。

做強做專智能融合。實施智能化常態化運行關鍵技術示範項目,建立智能化系統常態化運行評價指標體系與動態評價模型,實現智能化常態化持續改進、平穩運行;研究「移動平台一機械臂」自適應協同控制方法,實現井下複雜工況條件下多點、繁複、危險作業智能化,將員工從危險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切實降低勞動強度。

做精做細安環管理。探索礦井無人駕駛常態化運行,制定礦井巷道無人運輸系統技術規範與標準,應用激光雷達與磁釘井下高精度導航定位,開展井下無人駕駛系統、沉浸式4D智能遠程駕駛座艙等研製,徹底實現公司輔助運輸本質安全運轉。

五、着力重點工程建設,為綠色低碳再添新措施

煤炭能源發展要轉化升級,就要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公司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搶抓市場相對有利的時機,積極佈局轉型增效新賽道,講協同、提效率、擴增量,塑造產業發展新動能。

實施礦井水深度處理。將原有工藝調整為預處理及膜脫鹽、濃水濃縮和蒸髮結晶,從而降低礦井水礦化度,使目前達標的地表水III類標準提升至符合精細化工及農業灌溉的用水標準,同時還可對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濃鹽水進行最大化利用。

實施選煤廠技術改造。煤炭洗選加工是潔淨煤技術的基礎和源頭。面對產能逐步提升,市場需求頻繁波動,現原有選煤廠無法滿足洗選要求。將選煤廠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將洗選能力提升至4300萬噸/年,具備原煤全部入選的能力。

實施定製化生產中心建設。根據公司礦井煤層賦存條件,為實現多品種商品煤銷售,平穩煤炭供應形勢,擬建設選配能力為50萬噸的定製化生產中心,實現公司經營效益最大化。

同時,公司擬在采空沉陷區實施光伏電解疏干水制氫項目,拓寬公司效益源;規劃建設井下輸煤巷道,由井下直接向榆林化學公司供應原料煤及生產用水。

六、着力人才培育,為奮楫遠航再續新動能

席大大總書記強調,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台,培育一批領軍人物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公司堅持以人為本,以提升員工素質、促進人才成長為目標,不斷拓寬員工發展通道,為公司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隊伍。

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推行「考核選拔+年度述職+輪崗交流」幹部管理模式,堅持管理幹部競聘制和任期制,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比例不低於2.5%;深化「公開競聘+能力測評」人才管理模式,全面推行管理崗位和關鍵技術崗位競聘上崗,建立全員能力素質測評數據庫;持續優化「內部市場化+KPI」考核體系,推行差異化薪酬分配,力爭年底一二三線人員收入比例達到321

加強人才梯隊建設。持續推進「學思大講堂」「114」人才種子計劃,拓展育人載體,開展中高層管理幹部專題提升班,培養企業高級管理團隊;利用「班組長綜合素質提升班」平台,對基層關鍵崗位全面輪訓,打造「金牌班組長」,力爭培養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業務的複合型人才;強化「師帶徒」人才培養模式,發揮高技術高技能人才的示範帶頭作用;通過技能大賽、技術比武、崗位練兵等活動,建強人才「領頭雁」,淬鍊一批精英工匠。

優化員工職業發展體系。打破人才互通壁壘,推進「三工通道」建設,實現三項人員職業發展通道縱橫雙向互通;打通技術技能人才職業評價通道,搭建兩類人才成長「立交橋」,擴大貫通領域,促進高技能人才成長;進一步優化薪酬管理體系,實施崗位工資薪點制;完善崗位職級評定體系,激勵員工提升職業能力等級。




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陝西北元化工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劉延財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20221016日),《席大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第十二章,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23版,第389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席大大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着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當前,我國不斷加快能源結構的調整優化,根本目標就在於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現「雙碳」目標。氯鹼產業是能源消耗大戶,要以綠色規劃為統領,平衡發展需求與控制碳排放問題,向能源結構清潔化逐漸發展,從而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一、總體目標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能源、新材料、精細化工產業佈局,打造「源網荷儲」新型能源示範應用平台,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轉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將北元集團打造成綠色低碳的現代一流化工企業。

二、主要成果

北元集團以氯鹼化工產業為基礎,推廣節能降碳技術應用,探索氯鹼化工、精細化工、鋰電材料以及二氧化碳消減等多產業有機結合的全新發展路徑。

(一)推進募投及配套項目建設

北元集團募投及配套項目包括12萬噸/年甘氨酸項目、電解液-碳酸酯類聯合裝置項目、配套產氯裝置項目,項目建成後可實現氯鹼化工、精細化工、新材料以及二氧化碳消減的有機結合,既符合當前國家「雙碳」「雙降」政策,也為公司進軍綠色新能源領域奠定基礎。

1.12萬噸/年甘氨酸項目。採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合溶劑法」工藝,建設18萬噸/年氯乙酸生產裝置、12萬噸/年甘氨酸生產裝置及配套公輔工程,預計建設周期24個月。終端產品從研發設計、中試測試、工藝設計、設備選型、項目建設以及投產運行均由公司主導;中間產品氯乙酸採用荷蘭諾力昂公司授權的當前國際上最先進的「乙酸催化氯化法」工藝製備。該產品主要用於草甘膦農藥、食品添加劑和飼料添加劑等。甘氨酸項目建成後中國最大、世界第一。

2.電解液-碳酸酯類聯合裝置項目。採用河北工業大學自主研發的生產工藝,以乙二醇、氯化氫為原料,通過氯化法合成環氧乙烷,再與二氧化碳、甲醇、乙醇通過酯交換法生產碳酸酯類產品。項目建成後可年產碳酸乙烯酯2萬噸、碳酸二甲酯8萬噸、碳酸甲乙酯10.2萬噸、碳酸二乙酯1.39萬噸,消減二氧化碳10萬噸/年;項目主產品碳酸酯是鋰電池電解液的重要溶劑,還廣泛應用於農藥、極性溶劑、防腐劑和高分子材料等領域。

3.募投項目配套產氯裝置項目。採用國際最先進的零極距離子膜電解工藝,建成後可年產液氯35.5萬噸,固鹼裝置60萬噸/年。該產品主要用於氯乙酸、水合肼、CPVC、CPE等化工產品。下一步計劃將富產氫氣推動氫能源應用場景建設和周邊加氫企業原料供給。

(二)大力發展新能源項目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雙碳」「雙控」政策,進一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將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等新能源項目。

(三)推動現有產業節能降碳

1.積極開展環境治理和清潔生產工作,嚴格管控污染物末端治理,推進技術革新與工藝改造,反覆論證重大技改及環保減排項目,建成了熱電鍋爐低氮燃燒與煙氣SCR脫硝、VOCs綜合治理、母液水深度處理等重點項目,開展固廢專項整治,先後解決矽鐵廢渣、固鹼原煤露天堆存問題,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廢氣「超低排放」、固體廢物全部回收利用。

2.聚焦低碳環保,加速產業技術研究,自主設計半干法熄焦工藝,減少二氧化硫(SO2)和有機揮發物(VOCs)排放,降低了後續工序煤耗,為我國蘭炭產業降低能耗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建成煙氣中二氧化碳制碳酸鈉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6萬噸;化工母液水制純水技術將生產廢水處理後回用生產系統,優化了生產系統水平衡,實現生產廢水「零排放」。

3.緊盯產業發展瓶頸,推進綠色無汞催化劑及低碳工藝工業化示範應用,自主設計了無汞觸媒中試側線裝置和萬噸級無汞觸媒工業化示範裝置的工藝包,無汞觸媒累計運行時間達到20000小時,技術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噸PVC減排二氧化碳124kg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依託現有產業,通過技術研發、引進合作逐步構建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結構,探索「新能源+儲能+二氧化碳消減+化工+氫能」的綠色轉型發展路徑。一是利用風光、地熱、餘熱、廢氣、含熱廢料構築新能源發電體系,通過儲能發電裝置提供穩定優質的電力能源供應,實現現有產業和發展產業零碳生產。二是發展綠色化工產業,回收熱電廠煙氣餘熱,建設二氧化碳捕集裝置;利用部分煙氣中二氧化碳與電石渣、白灰面等鈣基固廢,規劃建設活性納米碳酸鈣裝置,生產乾冰和液態二氧化碳產品。三是發揮榆林地區煤鹽資源優勢,利用綠色能源電解食鹽水,生產燒鹼、氯氣和氫氣,推動榆林氫能源落地發展,結合處理煤化工高含鹽廢水,為榆林煤鹽化工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四是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利用鹽穴資源建設壓縮空氣儲能發電、風電項目,吸納周邊新能源發電,探索「新能源+儲能電廠+二氧化碳消減+化工+氫能」轉型發展路徑,加快構建「源網荷儲」新型能源示範應用平台,實現「零碳」發展。




特色產業撐起致富路  助推鄉村振興

榆林合力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髮展動力。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20221016日),《席大大著作選讀》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版,第25-26


從黨的二十大關於推進鄉村振興的部署,不難看出,黨中央關於建設農業強國的信心決心,作為貫徹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政治任務的企業主體,作為南宫ng·28集團履行社會責任、實施產業幫扶的唯一的專業化企業,榆林合力公司堅持優佈局、強鏈條、育龍頭、建基地、創品牌的總體思路,以市場化、專業化、工業化為發展路徑,因地制宜,精準發力,整合榆林地區資源稟賦,以點擴面,推進單一產業向多元產業、上中下游全鏈條融通的轉變,使陝北地區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向着新型現代化農業發展。

一、加強頂層設計,高標準夯實產業主體

榆林合力公司堅持「創建行業前三甲,對標高端一流,打造數碼化現代化農業企業」的戰略目標,基於各幫扶地區產品品種單一、附加值低等問題,以各項目的盈利能力和周期長短搭配、各項目的產業鏈和相互配套來佈局項目,以培育兼具一產、二產、三產多元化的產業主體。

1.做強二產。以工業化理念抓農業,以工廠化主導促產業,採取「政府+農戶+公司+銀行」四位一體發展模式。按照國內領先的標準確定工藝路線,在清澗縣投資3.4億元建成紅棗深加工項目。瞄準「做細分市場第一或唯一」的目標,在子洲縣投資3.2億元建成黃芪深加工項目。避免農產品同質化現象,在佳縣投資2.17億元實施甜葉菊提取物產業項目。

2.衍生三產。一是依託榆林地區紅色資源優勢,打造「幹部培訓+黨性黨建教育+研學+企業管理」的紅培基地,將紅色培訓與工業旅遊相結合,引導受訓幹部參觀項目工廠,助力公司產品銷售。二是打造榆林合力公司的銷售貿易公司,在臨潼兵馬俑打造超級文創4號館,通過旅遊帶動產品銷售,打造「線上+線下」立體銷售模式。三是與大唐融合(米脂)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在米脂設立呼叫中心項目,通過實施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及銀行等呼叫服務外包業務,開展就業幫扶。

3.延伸一產。以綠色礦山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為抓手,積極開拓礦業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業務,將礦區土地復墾、生態環境治理、與農業產業深度結合,在完成煤礦土地復墾和開發式治理的同時又打造了自有標準化種植基地,與基礎類產業幫扶項目形成種植、加工產業鏈。

二、貫通產業鏈條,多層級推進產業發展

(一)堅持助農惠農。發揮產業龍頭作用,採取「基地+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探索原料採購、培訓、電商、就業、種源、倉儲及旅遊幫扶七大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示範推廣與輻射帶動,吸納合作社、農戶共同參與,累計收購紅棗3000余噸,黃芪、甘草1800余噸,直接帶動就業500餘人,幫扶農戶2000余戶,試種甜葉菊600余畝,推廣種植甜葉菊4000余畝,棗林撂荒現象減弱,芪農大幅增加,原料品質提升,農業產業結構得以優化,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得以提升。

(二)堅持產品研發。紮根「土」,體現「特」,形成「產」,做好「土特產」文章,按照「紅棗+N」「黃芪+N」的研發方向,先後研發生產紅棗發酵果汁、紅棗干製品、黃芪饋贈禮盒、日化養護等100餘款產品。

(三)堅持品牌營銷。塑造「天芪」「芪嘉」「上品耆(芪)」「陝北滋味」「棗悅」等190個品牌形象,品牌抖音話題瀏覽量7億多次,有效視頻3.4萬個。產品進駐零售新勢力「盒馬鮮生」、華潤超市等35家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進入索菲特、麗思卡爾頓、皇冠假日等20多家品牌連鎖店,拓展終端門店3500余家,覆蓋北京、上海、西安等地5000多家超市、餐飲、加油站,2000多台自動販賣機。



上一篇:南宫ng·28主題教育——聚焦高質量發展立足崗位建言獻策... 下一篇:南宫ng·28層氣公司:「五個維度」發力 把主題教育引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