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

思創學報

所愛皆山河,心中唯遠方 ——觀《典籍里的中國》之徐霞客有感

作者: 王朋     時間: 2022-07-25     

曾幾何時,網絡流行語「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風靡一時,遠方的世界對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就誕生了一個人,一本遊記,他終其一生,用足跡丈量了近半個中國,用生命成就了地理史上的傳奇。他就是被稱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這部地理的鴻篇巨著就是《徐霞客遊記》。您知道這部遊記背後所隱藏的故事嗎,那讓我們跟着《典籍里的中國》去深刻感受徐霞客「朝碧海而暮蒼梧」的人生理想,以及他追根溯源、探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少年立宏志——窮江河之淵源,尋山脈之經絡

明神宗萬曆十四年,徐霞客出生於南直隸江陰(今江陰市),祖上都是讀書人。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願為官,也不願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遊覽寄情于山水景觀。受父親的影響,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全書,雖能「矢口即成誦,搦管即成章」,但他對八股文應是科舉不感興趣,而是鍾情於地經圖志。經常在私塾課堂上偷看《水經注》,被老師斥為自毀前程的「朽木」,而他卻口出狂言「大丈夫應當走遍天下,朝臨煙霞而暮蒼梧,怎能限於一地終老此生」。正由於他少年立下宏志,用一顆永遠年輕的求知心,找到了生命的詩和遠方。

「聖人」王陽明12歲的時候,也跟老師提出一個很不尋常的問題:什麼是人生第一等事?老師教導說:惟讀書登第耳。他直言不諱的便反駁老師: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於是他不顧身邊人的嘲笑發奮讀書,終成一代「心學」大家。老一輩革命家周恩來從小學時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之後為之奮鬥終身,成為我們共產黨人學習的典範。

記得思創的第一節課,付院長就要求我們樹大志、立公心、存正念。作為南宫ng·28集團的一份子,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站位和事業格局,始終保持奮鬥之志、奮進之勢,敢於負責、善於作為,勇挑企業發展重擔。我們要勇於創新、敢為突破,打破囚徒思維,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企業戰略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堅持以先進技術引領打造安全綠色智慧能源企業不懈怠,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攻堅精神,銳意進取、勇開新局,不斷為南宫ng·28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貢獻力量。

所愛皆山河——躬身踐知行合一,心向之素履以往

觀看了《典籍里的中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徐霞客堅持知行合一、矢志不渝探索長江源頭的情景。

戰國時期的地理書籍《禹貢》中有「岷江導江」的說法,徐霞客堅持嚴謹的考察精神和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踐精神,提出質疑、勇於求證。他帶着這個疑問「北歷三秦、南極五嶺、西出石門金沙」,最終斷定金沙江才是長江的源頭。1978年國家考察隊才確認長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東的沱沱河。在遊歷考察過程中,徐霞客曾三遇強盜、四次絕糧。尤其在湘江時遇到強盜,他們的行李、盤纏被洗劫一空,他和隨從被打傷差點喪命。當時有很多人勸他不如過去,就連隨從最後也動搖放棄跑回老家,但他卻堅定地說「我帶着一把鐵鍬來,什麼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屍骨呀!」可見他遊歷探索大自然的決心如何堅定,撰寫遊記記錄考察收穫的意志多麼堅強。故事最後徐霞客跟着撒貝寧老師,看到乘坐高鐵從自己的家鄉出發,到金沙江只需要3個多小時,自己卻需要徒步跋涉好幾年,他的不禁感慨祖國的發展強大。兩相對比,讓我們倍加崇敬,更以其為榜樣激勵我們砥礪奮進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當前,南宫ng·28集團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我們要學習徐霞客勇於探索創新,知行合一的精神,在「雙碳」目標背景下,主動求變、加快轉型,堅持以綠色低碳發展為主攻方向,統籌推進基礎能源和新型能源、淘汰落後產能與釋放優質產能,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能源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在新一輪能源格局重構和產業革命中搶佔先機,贏得優勢。

回顧徐霞客的一生,遊歷30餘年,寫下60余萬字的遊記,探覽江河之雄奇,求證歷史、典籍之正誤,開闢了地理學研究的新方向。正因為所愛皆山河,他一輩子只幹了一件事;因為心中唯有遠方,他達前人之未至,探世人之未知。我們不禁感慨:徐霞客不僅留下了名垂千古的《徐霞客遊記》造福後世,更為我們樹立了堅持心中理想,為之奮鬥終生的榜樣。我們要做新時代的徐霞客,用不畏艱難險阻、矢志企業卓越發展的決心和勇氣,以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幹勁和韌勁,緊盯「雙碳」目標,認真踐行「五碳」發展理念,積極承擔能源強國和綠色轉型的雙重任務,走好綠色低碳「趕考路」。

最後用汪國真的詩句與大家共勉: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思創2208屆——王朋)

上一篇:感受「鐵律」思創,汲取前行力量 下一篇: 無